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李玩的名字是胡乱取的,弟弟的名字是认真取的,因为“男孩的名字不能太随便了”。 继母随便找只狗来敷衍李玩,爸爸还强迫她承认这就是爱因斯坦。 是继母买来了新狗,也是继母要把新狗卖了。狗只是畜生,利用完了就可以扔了。 李玩推倒了爷爷,遭到了爸爸的暴打;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却反过来哄弟弟。 弟弟挑衅新狗在先,爸爸却去打新狗。 李玩永远是错的,弟弟永远是对的。 于是,李玩变得“成熟懂事”了,她会不让爸爸难堪,...
吞下的猪肝会变成狗肉,咽下的果汁会变成红酒,束胸的绷带会换成胸罩,你的身体会适应一切变化。身上的文身会换新的名字,墙上的告示会换新的内容,走失的老狗会换新的主人,所有的成长都要经历阵痛。愤怒被锁进厕所,叛逆被一掌击落,看那冰面上求助的孩子,总要摔完自己站起来,才会懂得成人的代价。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或者说,如果没有共鸣,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维系重组家庭的关系,想要儿子还要考虑女儿的感受,打了女儿会主动认真道歉,把咬人的狗送去收留所而不是狗肉馆,酒局上的奉承巴结,接到前妻电话时的情难自禁,你们只看到女主的成长太残酷,却忘了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原本就比做一个合格的孩子要辛苦得多。
这毕竟还是大城市的较为体面的家庭的故事了,女孩要在父亲面前挑衅地吹啤酒瓶才会挨一顿打,打完还能得到道歉与补偿。在我们十八线小城市的版本里,女孩准备出门找狗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赢得两记耳光了,没有发出尖叫的机会,没有摔门摔碗的机会,只能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里无声哭一场,第二天起来,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