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孤独同样不朽的是什么?从奇莱到柏克莱,乱石磊磊的心间正在上升完成的,是诗……
《朝向一首诗的完成》从杨牧朗诵的声音,展开对于一个庞大文学生命的追索。那个花莲中学里踟蹰的少年,大度山下论辩学习的身影,在爱荷华选读古英文的执着与好奇,乃至其穿梭于欧美、大陆与台湾的文化资源,融会知识进入文学写作的尝试,那对于音韵与想像的计较的决心,均使人重读杨牧诗文时,更深刻地重新被撼动一次。
要追寻,沉淀,叙述……
原来杨牧是越老越好看,冷静、傲慢、英俊、低调。都不相信他会去写诗,因看起来是一点也不感性的,花絮里要他重读一遍自己的诗,他都说:“不愿意,我拒绝。”
导演太年轻了,经验也不足,遇到这种深谙世故的老鲨鱼,气场反被压,影片终浮于表面,难以深入,靠点小激灵小聪明是救不活的!
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这也是我的问题,有句评论说的好,公理和正义存在于一切虚无之中。无论是哪种相违背的价值观或者方法论,两者都会有做到顶峰的人。意识形态无高下之分。但真正的平庸者,就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或许贵在处于不安之中。
影像、場景、佈局都很可觀,就是內容單薄了一點,或者這是文學界本身研究資料未夠深入,怪不得電影和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