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林大林(姚安濂 饰)亦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然而,多年过去,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林大林终于翻身做了老板,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玩具工厂。然而,老板却并不是这么好当的,林大林的命运并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的成败完全由手握订单的外商所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大林的工厂渐渐办不下去了,没有生产,就没有盈利,没有盈利,林大林就无法给手下的工人们发工资。某日,林大林接到了一笔数量可观的订单,但是,时间紧迫,工人们必须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艾晶(汤嬿 饰)的记者潜伏在林大林的工厂之中,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曝光林大林“血汗工厂”的真相。
虽然电影制作上有些欠缺,但拍得挺真实的故事倒是让我有种「仿佛到曾经路过但没进去过的工厂,体验老板与工人们生活」的观感。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经历,通过电影去了解感受下。打工老板在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更大风险,工人们辛苦工作也是为了赚钱过活。老板林大林与记者艾晶在办公室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争论的那场戏挺不错的,道出了老板与工人之间的依赖与矛盾。两者之间的问题长期存在却难以根除。
讲述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深圳一家加工厂的命运沉浮,由此可略览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的兴衰荣辱,中国复杂的雇佣关系和社会矛盾在此可窥见一斑。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林大林虽然有着充足的理由但仍然改变不了黑心老板的事实。厂长只是在楼道走过啤酒瓶就从天而降,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行为。
不知道故事背景是不是给芭比娃娃代工的玩具工厂。总之反映的主题相当现实和真实,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小厂,使尽浑身解数赶工期。外界的不理解,员工的闹情绪,不合法的雇佣关系,最终都要由背负太多情怀的厂长一个人来背锅。7.1
这部片绝对要优于过于取巧的某药神,题材把握、人物的立场以及群体性生存法则都比较客观,不引导观众去站在谁的对立面,而是着重反思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如何兼顾,结尾更是将人走茶凉的惨痛现实展现地淋漓尽致。尽管视听语言欠缺,叙事手法过于简单,将这种类型片惯用的法庭点睛变成了仲裁庭,但依旧有鲜明的观点呈现。例如:gov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态度持续转变,放长线钓大鱼早已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