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供中产阶级去消费的一种“乡土生活方式”标记,那就难堪了。另一个,导演说希望观众忘记他的存在,但掩盖不了缺乏彪炳的影像风格这一短板。印象较深刻的是,剧本使人无法舒服地站在一个预判的位置,因为它做到较enigmatic的一点是,没有角色是大比幅的正确or villainous
很失望,摄影和美术很棒,几乎可以媲美长江图,但是演员的表演太差了,有几幕群戏(尤其结尾打电话那段)简直就是在演小品,电影感觉是为了怀念同窗情的校园电影,两次黑白转彩色太投机,结尾很不负责任,为了同窗情放弃环保?这个价值观真的震撼到我了。。见面会的意义就是听朋友来夸电影的?
好像陪外地朋友回了趟老家,但装北京人不说家乡话真的两边不讨好了吧。很接地气直指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环保是引子主要还是城乡发展的个人利益冲突,长镜头黑白画面的文艺腔调给电视或话剧的表演台词提升了电影质感也反衬了复杂的情感,映后谈对主创增加了好感,就是导演的表达私货还是过多。百老汇。
7.3 一只鸟,几组人。挺喜欢台词,至少大部分时间都在说人话,康文刚回村同学聚会那场戏格外好,原老师的存在感控制得很好。几个情绪和动机的偏转略生硬,不喜欢结尾,孩子奔过去就收,或者把最后一场戏台词都删了。
【CCTV-6】从朱鹮这种珍稀鸟类的保护入手,来切开乡村青年生活现状,结果是两个主题都没怎么讲好。倒是一口亲切的陕西话让人很有代入感。